-
承德双滦区集中签约八大重点项目 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高地
近日,承德双滦区举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8个优质项目正式落地,涵盖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总投资额达57.7亿元。此次签约是双滦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一区两园”发展平台,加速培育智能终端、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聚焦多元产业布局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双滦区此次签约的8个项目中,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占2个,重点挖掘承德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潜力;商贸物流项目占4个,依托区位优势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基础设施项目占2个,为产城融合提供硬件支撑。其中,河北承德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尤为突出,由深圳企业投资30亿元建设,计划引入30余家实体企业,目标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二、深化京津冀协同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双滦区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通过跨境电商、智慧物流等业态创新,打造“一区两园”协同发展平台。冰雪运动、文化创意等特色项目的引入,既契合承德“文旅强市”定位,又弥补了传统产业空白。分析指出,这种差异化布局有助于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形成比较优势。 三、强化基础设施配套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为保障项目落地,双滦区同步推进道路管网、数字基建等配套工程。两个基础设施项目将重点完善园区水电供应与环保设施,其中智慧物流园区项目拟应用5G技术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入驻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四、健全服务保障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 当地成立专班提供全周期服务,在行政审批、政策兑现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针对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实施“一项目一方案”精准扶持,确保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据悉,部分项目将于年内启动建设,预计2025年前陆续投产。 此次集中签约标志着双滦区产业转型进入加速期,通过科技创新与业态融合,正逐步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格局,为承德市建设京津冀绿色发展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2025-09-04
-
承德双滦区小溪沟酒业扩产项目启动招商引资
承德市双滦区经济开发区近日启动一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本地企业小溪沟酒业投资建设的农副食品加工项目正式面向社会寻求合作。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20万美元,现有厂房及生产线完备,生产资质齐全,拟通过独资、合资或技术引进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提升区域酒类产业竞争力。 一、项目区位与产业基础优势 双滦区地处承德市核心工业带,交通网络覆盖京津冀地区,具备原材料采购与成品分销的物流优势。小溪沟酒业所在的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周边配套成熟,政策支持明确。该企业现有生产线涵盖白酒酿造、灌装及包装全流程,年产能可达千吨级。 二、合作模式与投资方向 项目开放多种合作形式:投资者可选择全额独资新建生产线,或通过设备入股参与技术改造;对具备酿造技术的合作伙伴,支持以补偿贸易形式引进先进工艺;同时欢迎设备供应商以进口机械折价参股。重点需求集中于自动化灌装、仓储物流升级及品质检测技术领域。 三、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承德市将食品加工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对符合标准的新投项目给予税收减免与土地租金补贴。近年来,北方地区中高端白酒消费量年均增长显著,该项目扩产后可覆盖内蒙古、辽宁等新兴市场。现有厂房预留15亩扩建用地,水电基础设施已完成扩容。 四、资质与风险管控 企业持有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全套资质,环保评估达标。合作方需符合国家食品行业外商投资准入规定,技术引进需通过省级商务部门备案。项目可行性报告显示,投资回收期约4至5年,风险等级评估为行业平均水平。 五、后续推进计划 目前开发区管委会已设立专项服务小组,协助完成项目备案、环评等流程。第三方评估机构将对合作方资质进行背调,确保合规性。项目预计分两期实施,首期重点提升原酒产能,二期拓展品牌化包装线。
2025-08-27
-
双滦区审批改革提速增效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双滦区以“承德办事一次成”为目标,通过流程再造、集成服务等举措大幅提升审批效率,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审批时限从15天压缩至8.5天,190项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构建高效服务体系,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审批权限集中化改革 双滦区整合15个部门190项审批职能,废止原有15枚部门印章,启用统一审批专用章。通过“应进必进”原则,将分散权限归集至行政审批局,形成“一部门一站式”办理模式。改革后机构人员精简三分之二,日均接待量达900人次,月均办件量1.4万件,服务效能提升显著。 二、窗口服务分类集成 打破部门窗口分割现状,按公民、企业、项目三大类重构服务窗口。推行“一窗首问负责制”,实施分类联办与证照同步办结机制。申请材料压减30%以上,企业开办全流程时限缩短至1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一表通办”。 三、智慧政务双轨运行 投入3000万元建成智能化政务服务中心,设置62个标准化窗口,集中办理485项事项。同步开发电子审批系统,实现受理、审批、监察全流程线上化。“政务服务短信通”实时推送办理进度,网上办事材料、标准、时限“三统一”覆盖率达100%。 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改革后市场主体登记量同比增长23%,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58%。通过“互联网+监管”平台,事中事后监管效率提升40%。双滦区已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标准化服务模式,成为区域营商环境改革样板。
2025-08-26
-
承德双滦经开区以三大产业为引擎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
近年来,承德市双滦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精准招商引资,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聚焦钒钛制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该开发区通过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上半年多项经济指标表现亮眼,为河北省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钒钛产业打造资源转化新标杆 双滦区依托丰富的钒钛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开发区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将传统资源加工升级为高附加值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电池等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实施以来,多家来自京津地区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建钒钛材料研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双滦区通过整合上下游产能,形成从矿石开采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规模持续扩大。 二、清洁能源产业赋能绿色转型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双滦区将清洁能源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开发区内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企业加速集聚,配套储能技术研发项目陆续落地。依托承德市丰富的风能和光照资源,当地建成多个风光互补发电示范项目,并与京津电网实现互联互通。政策层面,双滦区推出专项补贴和土地优惠,吸引了一批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入驻,进一步巩固了区域能源结构优化成果。 三、装备制造业迈向智能化升级 以北汽福田等项目为代表,双滦区装备制造业正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开发区内企业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提升零部件铸造和整车组装效率。京津冀产业协同机制下,京津地区的技术优势与双滦区的产能基础形成互补,联合攻关高端装备核心部件。此外,当地政府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区域协同释放发展新动能 双滦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与京津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和公共服务共享。在产业承接过程中,重点筛选符合环保标准、技术含量高的项目,避免低端产能重复建设。统计显示,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中,超过60%用于智能化改造和绿色技术应用,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导向。未来,双滦区计划进一步扩大跨区域合作,推动三大产业形成更具竞争力的集群效应。 当前,双滦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河北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节点。通过三大产业的协同发展,不仅提升了区域经济韧性,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2025-08-18
-
双滦区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健康养老与文旅产业成新亮点
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双滦区通过招商引资取得重要突破。2018年,双滦区成功举办重点项目签约活动,21个优质项目集中落地,涵盖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总部经济等多元领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地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专项政策,推动项目快速投产,实现政企共赢。 一、多元产业协同发展 总投资规模显著 2018年双滦区签约的21个项目中,健康养老类占比突出,包括智能康养社区、医疗康复中心等,契合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市场需求。文化旅游领域引入生态度假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依托双滦区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全域旅游新标杆。总部经济项目则聚焦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强化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二、政策赋能优化营商环境 双滦区对标省级“双创双服”要求,推出“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大幅简化审批流程。同步出台《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从土地供应、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企业实质性帮扶。此外,《关于新时期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为项目落地提供智力支撑,吸引高端人才落户。 三、科技引领与经济效益并重 此次签约项目普遍具备高技术含量特征,如智慧养老管理系统、文旅数字化平台等,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部分项目采用“产业+社区”模式,预计建成后可带动就业超千人,年产值突破数十亿元,形成产业链集群效应。 四、长效服务保障项目落地 双滦区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一项目一专班”机制,全程跟踪解决建设难题。通过定期召开政企对接会,确保政策兑现时效。同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包括交通网络升级、能源供应优化等,为项目投产扫清障碍。 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滦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当地将持续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强化区域协同优势,打造承德市经济增长极。
2025-08-17
-
【双滦区招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双滦经开区激活协同发展新动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承德市双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双滦经开区”)立足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京津产业资源,聚焦钒钛制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精准承接转移,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区域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一、立足战略定位,把握协同发展历史机遇 作为承德市重要的经济发展平台,双滦经开区充分发挥地处京津冀辽蒙交界区域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京津“一小时交通圈”和“一日生活圈”。2022年,承德市印发关于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明确双滦经开区为全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核心承载区之一,重点承接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经开区以此为契机,主动对接京津产业规划,建立与京津相关区域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在产业协同、资源共享、要素流动等方面探索有效路径,逐步构建起与京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聚焦主导产业,构建精准承接产业体系 围绕钒钛制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双滦经开区制定差异化承接策略,推动产业转移与本地产业升级有机结合。在钒钛制品领域,依托承德市丰富的钒钛资源,2023年与京津多家科研院所及企业达成合作,引进钒钛新材料深加工项目,重点发展高端钒钛合金、钒电池材料等产品,推动钒钛产业从初级加工向高端材料制造转型;清洁能源方面,瞄准京津新能源产业技术优势,2022年启动建设京津合作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吸引京津风电设备、光伏组件及储能设备制造企业入驻,打造集研发、生产、运维于一体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装备制造领域,聚焦京津高端装备产业配套需求,2024年承接智能矿山机械、工程机械零部件等转移项目,通过技术引进和合作研发,提升本地装备制造产业的智能化、精密化水平。 三、优化承接环境,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 为保障京津产业转移项目顺利落地,双滦经开区从政策、服务、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持续优化承接环境。政策层面,2022年出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专项扶持政策,在土地出让、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转移企业针对性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最高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贴;服务层面,2023年推行“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机制,设立产业转移项目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均审批时限较以往缩短30%以上;基础设施方面,2024年加快园区路网、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同步推进园区5G网络全覆盖,为转移企业提供优质硬件保障。此外,经开区还加强与京津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通过共建共享优质资源,解决转移企业员工的生活后顾之忧。 四、深化协同效应,推动区域发展提质升级 随着京津产业转移项目的陆续落地,双滦经开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持续提升。2023年,园区新增京津转移企业12家,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20余家入驻,形成以钒钛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雏形;2024年上半年,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6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转移还促进了双滦与京津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深度交流,2023年以来,园区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5个,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50余人,推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在本地转化应用。在此基础上,双滦经开区正逐步成为承德市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的前沿阵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面向未来,双滦经开区将继续深化与京津的产业协同,持续优化承接环境,聚焦三大主导产业精准招商,推动产业转移与创新驱动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园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5-07-29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